水災發生時的3大避難要點 具體行動與事前準備篇

2024年9月,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突發暴雨,導致該地區發生大面積水災。多次經歷奧能登暴雨災害的民眾體認到洪災避難行為的重要性。
近年來,受異常氣象影響,洪澇災害發生率不斷上升,提前做好準備、及時疏散對於防範洪澇災害至關重要。
本篇報導中,我們將對發生水災時應採取的預防措施以及各種情況下的避難方法進行說明。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人的生命,必須取得和確認一些細微的事情。
提前疏散將挽救生命

2018年7月日本西部暴雨期間,大規模河川氾濫,造成聖座城市水質渾濁、淹水。
在災害發生時的避難行動中,最重要的是在暴雨災害發生之前採取適當的避難行動。歷次洪澇災害,因人為原因,造成河水氾濫、山體崩塌,寶貴生命喪失。
充分了解自然災害狀況,迅速撤離至安全場所,採取最佳措施,將災害風險降至最低。以下說明了良好的疏散行為作為就業先決條件的重要性。
暴雨災害的教訓
暴雨災害發生時,河川水位會迅速上漲,短時間內可能造成局部地區被洪水淹沒。
此外,山體可與河道平行崩塌,當水流量超過限度時,大量土石方順著河道方向湧出,形成成群泥石流(又稱山體爆炸),也是嚴重的暴雨災害。這次泥石流威力極大,是日本強降雨引發的災害。
改進的描述,大雨對上坡和下坡的影響,立即停止降雨或減緩水流,也不可能,由於早期疏散而安全。
河水水位溢出導致的垂直疏散極限
如果河水位快速上升,光線無法垂直疏散(向高處移動或從高處撤離)。能登暴雨期間,有兩棟建築物內有居民被困,當局命令居民清理湍流,並將該區域疏散至安全地帶。在開始供水之前盡快轉移到安全的避難所非常重要。
認識水壓的恐怖
洪水發生時的水壓非常強大。當水深達2倍時,水壓將增至原來的4倍。此外,洪水的流速也一樣會增強,甚至成人男性在水深50公分的水中都將變得難以行走。
特別是在從室內或地下空間避難時,若水深超過50公分,向外開的門將因水壓過大而無法開啟。由於人能夠推開大門的力道,通常僅為自身體重的三成至七成左右,因此在緊急情況下避難將變得更加困難。理解這類水災的特性,盡早採取避難比什麼事情都來得重要。
在淹水前撤離
如果政府單位發出大雨警報或避難指示的話,不要猶豫盡早避難才能免於風險。
提前避難,並不是僅針對山區或靠近河川地區所建議的行動。特別是在都市地區,發生遠超排水能力的「內水氾濫」(因短時間內降下大量降雨,下水道或排水設施無法及時排水,導致雨水在道路、低窪地區或市區積水的現象)的淹水風險正在攀升。無視這類風險,過於相信「因該沒問題吧」的話,有可能會危及性命,不能掉以輕心。
從過去的教訓來看,在豪雨時只要感覺有一點危險,就應儘早避難,這才是確保安全的最佳對策。
因應水災發生時的事前確認與準備
水災發生時,為了守護生命安全,事前進行妥善準備是絕對必要的。
「如果能提前準備就好了」、「太慢去避難了」等,為了不要讓上述的懊悔情況發生,以下將詳細說明,我們從平時就應當提前做好確認的事項。為了能在緊急時刻,冷靜且迅速地行動,讓我們一同徹底做好準備吧。
掌握避難情報與避難指示
首先,在水災發生時,獲取正確情報一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情報不足,我們恐將錯失避難時機。請再一次確認以下內容:
■確認的天氣資訊和河川資訊
當身處有水災風險的狀況時,確認最新警報與警示是最基本的。另外,也可以利用氣象單位(如日本的氣象廳、台灣的中央氣象局)提供的危險度分布網站,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防災軟體、災害預測圖(或是災害風險地圖入口網站),來先行確認淹水的預想區域與避難所位置。
另外,河川情報也很重要。這時也可以活用能夠即時確認河川水位、雨量的網站。熟悉自己住的地方的土地特徵,將會在防災與減災上發揮作用。
■利用多種情報來源
避難資訊若能從多個來源取得,將更具可信度與準確性。使用手機軟體,可即時收到氣象情報與避難指示,並能在緊急時刻迅速因應。另外,如果是在家中的話,請事先確保能從廣播或電視取得相關資訊。在停電的情況下,收音機是一項有效的資訊取得手段。
確認避難場所及避難路線
為了在水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避難,事前及早確認避難場所與避難路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災害發生時不慌張,就能將損害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避難場所的選擇
首先,我們要掌握位在自家周圍的指定避難所。重點是要選擇淹水風險低的高處與位在安全位置的避難所,提前在地圖確認其位置。建議您參考各市町村的官方網站以及災害風險地圖。
■路線的確認
當要避難時,我們也得將淹水與道路正出現積水的可能性考慮進去,提前確認多條避難路線。再者,根據天候與地區狀況,來調整避難路線與場所,取得最新情報是非常重要的。
■與家人合作
避難場所和避難路線由家庭成員共同承擔,每個人的避難路線都是事先確定的。當災難發生時,家庭成員之間預先制定疏散計劃並相互溝通以確保方便進入和避免混亂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也推薦民眾製作「我的時間表(My Timeline)」。 「我的時間表」是指,將個人的避難計畫按時間順序整理,並付諸實際行動的計畫書。有些地方政府會根據地區特性,提供「我的時間表」的製作範本,建議可以參考看看。
認識「內水氾濫」與「外水氾濫」
提到「氾濫」,人們往往只聯想到河川泛濫,但實際上,也存在都市地區發生的內水氾濫。了解這些不同類型的水災,有助於我們為可能發生的水災風險做好準備。
■ 內水氾濫(都市型水災)
內水氾濫是指當下水道或排水溝的排水能力超過極限時所發生的災害。尤其在都市地區,由於地形與基礎設施的特性,雨水難以順利排出,淹水災情往往迅速擴大,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若居住在有浸水風險的地區,請務必事先確認避難路線與避難場所。
■ 外水氾濫(河川洪水)
另一方面,外水氾濫是由於河川水位上升、堤防潰決所引發的大規模水災。在堤防潰決之前開始避難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居住在堤防附近或河岸旁的居民,請務必透過應用程式等方式隨時掌握水位變化。切勿冒險前往河邊觀察水情。建議根據警戒等級,提早採取避難行動。
做好萬全避難準備 應盡早準備好的用品
水災發生時才慌慌張張準備的話,有可能會錯過避難時機。因此,提前準備好避難用品十分重要。
■緊急疏散綜合準備
緊急避難包內,建議先放入食物、水、醫藥品、手電筒等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另外,依據家族人數與特別需求(例如嬰兒、長者等)的物品也要一起準備。不過,水災發生時為了順利進行避難,避免攜帶過多的行李也是重點之一。
■重要文件的整理
為了以防萬一,請事先整理好健保卡、駕照、存摺等重要文件,並保管在可以隨時攜帶的地方。這樣的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車內準備
如果是要開車避難的話,建議車內先常備安全帶割刀與車用逃生錘等,當淹水時就能派上用場。另外,假如預計要睡在車內的話,建議也要先備好毛毯、食物,以及備用電池等,這樣才會讓人比較安心。
透過這些準備,在緊急時刻便能不慌不忙、迅速展開避難行動。
水災發生時的避難行動
發生水災時應採取的行動,會因當時的情況與所處環境而有所不同。不論是步行避難、開車避難,還是在屋內避難,各自都存在特有的風險。
本篇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水災發生時在避難方面需要注意的要點。
步行避難:走在淹水道路時的注意事項
發生水災時,開始避難的早期判斷是保命的關鍵。尤其是徒步避難時,更需仔細注意浸水的深度。
■不要穿雨靴!鞋子和服裝的選擇
請選擇即使涉水也容易行走的鞋子。雨靴一旦淹水反而會行動不便,因此建議穿著不易滑倒的運動鞋等。此外,為了保護頭部建議戴安全帽或帽子,雙手空出則建議穿雨衣或防水外套。也可考慮備穿救生衣以防萬一。
■避開河川、水道、田邊道路!選擇行走路線
淹水道路上走哪裡非常重要。特別是靠近河川、水溝或田邊小路的地方,水位可能急速上升,非常危險。應盡量選擇水流較弱的高地或地盤穩固的地方移動。
■避免單獨行動!
建議避免單獨避難,應多人同行。同時盡量避免淹水區域,選擇安全路線行動非常重要。
若有小孩或高齡者,避難移動時間會較長,請記得在淹水前天還亮時就開始避難。
■ 避難至二樓以上
當浸水持續加深時,有必要避難到自宅的二樓以上,或是公寓的高層樓層。選擇垂直避難時,請攜帶重要文件、緊急糧食、手電筒、手機等緊急物資移動。
另外,因為電力設備一旦淹水可能導致全屋停電,若是獨棟住宅,建議切斷一樓或外圍的斷路器,確保二樓能正常使用電力。
車輛避難:為避免車輛浸水風險
在水災發生時,許多人會考慮開車避難,但以車輛進行避難其實伴隨著極高的風險。根據統計,在2019年颱風19號造成的戶外死亡者中,約有四成是因車輛被災。特別是當水深變深時,車輛將無法行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請務必確認以下資訊:
■水深與車輛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
-
水深 10 公分:煞車就會變得不靈敏
-
水深 30 公分:引擎可能熄火
-
水深 超過 50 公分:車輛可能會浮起並被水流沖走
在道路淹水時,事先了解水深的參考標準能作為緊急避難的判斷依據:
-
車輪擋:10~15 公分
-
路緣石(人行道邊緣):15~25 公分
-
人類膝蓋下方:約 40~50 公分
有些道路的分隔標誌會標註數字,也可作為判斷參考。
只要有明顯積水,就應避免駕車避難,改以步行或其他方式較為明智。若必須棄車避難,請將車鑰匙留在車內;若是遙控鑰匙,建議放在遮陽板等明顯處。
■ 行駛時請低速前進
如果不得已必須通過積水路段,請放慢車速並確保足夠車距。前車濺起的水花可能導致完全看不清前方,而突然煞車又可能引發追撞。此外,若車速過快,可能將大量水捲入,引擎進水進而故障。
■ 應避開的地點
開車避難時,請務必避開河邊、稻田附近、地下道(如涵洞)等低地區域。這些地方水位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導致車輛受困。即使是熟悉的道路,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謹慎判斷通行與否。
■ 脫困道具的準備
萬一車輛被水困住無法移動,需立即脫困。因水壓可能導致車門打不開,建議車內常備緊急脫困工具,如:
-
安全帶割刀
-
車窗擊破器
這些道具請放在容易拿到的位置(如駕駛座旁),以便在緊急時快速取用。
若無這些道具,也可使用座椅頭枕的金屬部分來擊破玻璃。方法如下:
-
將頭枕拔下
-
將其中一根金屬桿插入車窗與車門之間的縫隙
-
用力向內拉即可擊碎玻璃
如果車內進水已達極限,與車外水位差消失時,車門也可能變得能夠打開,請冷靜等待時機並嘗試逃出。
另外,如果沒有工具,也可以使用頭枕的金屬部分來敲破車窗玻璃。將頭枕上兩根金屬桿中的其中一根插入車門與玻璃之間的縫隙,然後用力往自己方向拉扯,即可擊破玻璃。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車內可能已經大量進水,但這時因為車內外水位差消失,有可能可以打開車門。請也將這種應對方法記在心裡,以備不時之需。
在家中避難:若需避難至二樓以上
在水災迅速發展的地區,外出避難可能非常危險。這種情況下,會需要進行所謂的「垂直避難」,也就是在家中往高樓層移動避難。
■ 避難至二樓以上
當淹水持續擴大時,應盡快避難至自家二樓以上的樓層,或如果是住在公寓大樓,則前往高樓層。
選擇垂直避難時,請務必攜帶重要文件、緊急糧食、手電筒、手機等緊急用品一同移動。
此外,若電氣設備遭到浸水,整棟住宅的電力可能中斷,因此若是透天住宅,建議先關閉一樓或戶外的電源總開關,並保留二樓的電力供應。
■ 緊急情況下避難至屋頂
若淹水迅速進行,連二樓也無法確保安全時,也要考慮避難至屋頂。
但此時須注意強風與飛散物的危險。為應對這種情況,應事先與家人共享緊急應對計劃。
■ 了解垂直避難的極限
垂直避難僅為暫時措施,並不能保證絕對安全。
若發生大規模的氾濫或混濁急流,有可能連整棟建築都被沖走,因此只要還有餘裕外出避難,請盡可能採取及早的避難行動。
總結:透過適當的避難行動守護生命
從過去災害的教訓來看,最重要的是根據避難資訊及早行動避難。正如本文所述,務必充分了解水災風險,並做好事前準備,以將風險降到最低。
水災發生時,需要保持冷靜並迅速採取避難行動。避免抱持「大概沒問題」的想法,應與家人及周遭的人合作,盡早做出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