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水災】守護每一條生命 從災區到新家的雀兒喜貓咪故事

守護生命,推動人與動物共存的保育活動,一直是和平之風關注的議題。和平之風總會從2012年開始,便長期投注在日本境內的動物保護收容工作 (Peace Wonko、Peace Nyanko)。
和平之風團隊在光復鄉執行援助調查工作時,注意到光復糖廠內設有動物醫療救護站,便前往與現場人員進行交流。此動物醫療救護站 (10月7日已結束駐點)是由民間力量自發籌設成立,現場有許多關心動物保護的善心志工與獸醫專業人員輪班支持救護站運作,也有相關團體投入協力,如花蓮縣獸醫師公會、台灣寵物保姆協會等。整體救護站劃分為五大區塊,分別為醫療站、物資區、洗護區、照護收容與隔離區,支援災區現場動物的救護與照顧。
無主高齡浪貓 需要長期照護
在貓咪的隔離收容區裡,現場救護志工向我們介紹了雀兒喜老奶奶(推測超過12歲以上)。據志工轉述,駐站獸醫師評估老奶奶有口炎、嘴邊疑似有腫塊、食慾與精神不佳的狀況,必須進一步的追蹤檢查才能有效治療、提升整體健康狀態。由於雀兒喜是暫時被民眾送至救護站收容安置,並沒有固定飼主,加上高齡浪貓在條件上比較難找到願意領養的飼主,對此救護志工對於雀兒喜的未來與健康照護表達擔憂。

在動物救護站收容區暫時安置的雀兒喜老奶奶。
在太巴朗教會社區的老奶奶
透過志工轉介,我們聯繫到了撿到雀兒喜老奶奶的鄭小姐。鄭小姐來自台中,是自發前來支援救災的熱心民眾。她在太巴塱教會附近的雜貨店發現了雀兒喜,當時老奶奶全身髒汙流口水、步態緩慢,考量到貓咪身體狀況與災區現場的安全問題,決定先將牠送至動物救護醫療站評估健康狀況並暫時安置。
後來,鄭小姐再次回到雜貨店附近,遇到了雜貨店老闆娘,得知雀兒喜在數年前主人相繼過世後一直在街頭流浪,平常老闆娘會幫忙餵食餵水,現階段也無力照顧。雀兒喜是在十二歲時開始在社區流浪,所以目前年紀應該是更大了。

在雜貨店外被發現的雀兒喜老奶奶。(圖片由鄭小姐提供)
幫助雀兒喜老奶奶開啟新生活
由於臨時救護站可以提供的醫療資源有限,加上未來檢查與治療費用預估是一筆可觀的費用。秉持著對於動物生命的關懷,和平之風也決定另從協會業務費用提撥經費,支援雀兒喜老奶奶的緊急醫療支出,減輕飼主後續的照顧負擔。
幸運的是,在我們與鄭小姐接洽聯繫的同時,她也透過社群媒體的宣傳找到了有年邁毛孩照顧經驗,且表達有意願領養雀兒喜老奶奶的劉小姐。目前雀兒喜老奶奶已經安置在新主人的家中,並持續進行必要的醫療措施。
在獸醫師的檢查下,老奶奶有些貧血,目前先給予止痛藥物,幫助她正常進食,恢復體重。原本雀兒喜老奶奶肚子偏大,一度懷疑有懷孕的可能,幸好在X光確認之下,確認是脹氣和便秘所致。「不是小寶寶真是太好了。」飼主也和我們分享近期回醫院看診的狀況。
待之後老奶奶體重上升至穩定狀態後,也將接著進行牙周與腫塊治療的手術,確保雀兒喜老奶奶未來能有更健康舒適的生活品質。我們也會持續追蹤雀兒喜老奶奶的生活近況,希望在經歷這次的水災後,雀兒喜老奶奶能夠安享老年的新生活。

在新家舒服曬太陽的雀兒喜奶奶,飼主說等待身體狀況穩定後,就可以洗澡清潔。希望能早日看到老奶奶蓬鬆柔順的樣貌。(圖片由飼主劉小姐提供)
支持我們在花蓮的援助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