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性視角思考防災|探討避難所中常見的問題
原文作者:安家 望美(獸醫師)
日本內閣府在平成28年(2016年)4月制定的《避難所運營指南》中,將「關懷女性與兒童的需求」列為避難所運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女性在災害發生時及避難生活中,常會面臨女性特有的困難與身心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要依賴政府與社會團體的協助,女性自身平常也應該思考自我防護的對策。

應讓女性平等參與避難所的營運(2025/09/25攝於花蓮馬太鞍教會避難所)
本文將從女性視角討論防災,介紹以下五個重點:
一、防災包中應追加的女性用品
二、有關生理期的問題
三、避難生活中的隱私問題
四、災害時女性應注意的疾病
五、避免遭受家內暴力或犯罪所需注意的事項
一、防災包中應追加的女性用品
防災準備中,儲備緊急糧食與飲用水已經成為基本常識。但像是生理用品或美妝用品等女性特有的物品,是否也已經準備妥當了呢?以下列出了建議在防災包中追加的女性用品。
– 生理用品:衛生棉、護墊、生理褲、隨身沖洗器、垃圾袋
– 護膚用品:化妝水、乳液、防曬乳、卸妝濕巾、鏡子
– 頭髮用品:梳子、髮圈
– 防止乾燥用品:護唇膏、護手霜、口罩
– 放鬆身心用品:芳香精油、熱敷眼罩等
– 緊急用品:防身警報器
關於生理用品的部分,下個段落將詳細說明。不過,建議至少在避難背包中放入足夠自己一個生理週期使用的量,這樣能讓人比較安心。
在災害發生時要避免過度打扮,但也有些人會因為無法化妝而感到極大的壓力。對於介意素顏的人,可以善用簡單便宜的美妝商品,準備最低限度的化妝用品即可。要特別注意的是,太過誇張或醒目的妝容容易引起其他災民或犯罪者的注意,可能導致不必要的麻煩,請務必留意。
此外,在避難所生活期間,因壓力、灰塵與乾燥等因素,肌膚狀況往往容易變差。建議準備平常慣用的化妝水或美容液作為備品,或者選擇「多合一型」的保養品,力求便利性。
二、有關生理期的問題
日本的災害經驗中,生理用品的發放與儲備問題曾多次成為討論焦點,例如在避難所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 每個人的生理週期不同,但為了分配物資的公平性,
– 實際需要的人無法領取足量的生理用品
– 物資發放的人員不理解衛生棉的用量(一天6至7片),一次只發一片
– 避難時難以多次前往物資站領取額外需要的份量
– 發放衛生棉物資的人員是男性,讓領取的女性感到尷尬
– 沾到血的內褲難以清洗

在平常的防災準備中,建議在家中就多備存一個生理週期份量的生理用品。
為了在避難時期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思考個人可以做什麼準備:
平時多準備一些生理用品
根據日本內閣府在2022年度針對全國約1,700個地方自治體(包含「都道府縣」及「市區町村」)進行的調查,82.5%的地方自治體有儲備女性生理期使用的衛生棉。但是這項調查並沒有保證在災時需要時,民眾能夠拿到足夠的份量。
在平常的防災準備中,建議在家中就多備存一個生理週期份量的生理用品。此外,準備隨身沖洗器(便攜式清洗器)或私密處專用濕紙巾,也可以減少下半身的悶熱與不適,讓心理上、身理上都感到清爽。市面上也有可沖入馬桶的濕紙巾,建議平時就試用看看,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的商品,放入防災包中備用。
準備丟棄使用過的生理用品的袋子
避難所的廁所未必設有可丟棄衛生棉的垃圾桶,即使有設置,在男女共用廁所中丟棄也可能令人感到不自在。因此,建議準備不透明的塑膠袋,用來裝使用過的衛生棉等廢棄物。
為尚未經歷初經的女孩準備用品
若家中有進入青春期的女孩,應事先準備好相關用品,讓避難時能夠立即應對。
了解PMS與經痛的應對方法
災害發生時由於壓力增加,可能導致月經週期混亂、經血量改變,或出現PMS(Premenstrual syndrome,月經前症候群),引起煩躁、情緒低落等症狀。若有平時習慣服用的止痛藥,請隨身攜帶。另外也可以透過芳香療法、散步等方式幫助放鬆身心。
建議事先查詢有哪些緩解方式,並思考哪些方法最適合自己,以便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冷靜應對。
三、避難生活中的隱私問題
《避難所運營指南》指出,避難所為了照顧女性的需求,需要設置男女分開的廁所、哺乳室與母嬰(孕婦、嬰兒)避難空間、更衣室、女性專用晾衣區等設施。同時,也必須從預防犯罪的角度考慮女性專用空間的安全性。

能登半島旧飯田保育所設置的避難所,帳篷可以確保受災民眾的隱私。
女性自身可以採取以下準備對策:
使用哺乳巾或毛毯
雖然指引中有提到要設置哺乳室,但並非所有避難所都能實行。如果有嬰兒,建議自行攜帶哺乳巾,或準備可代替的毛毯等物品,以便哺乳時使用。
善用護墊與拋棄式內褲
定期更換護墊來保持內褲清潔,可以降低感染膀胱炎或尿道炎等疾病的風險。此外,洗衣不便的情況下,使用拋棄式內褲也能減少衣物清洗的次數。
參與避難所的運作
生理期、孕期、廁所、育兒等問題,可能只有女性才能敏銳察覺,避難所有欠漏不見得是男性的疏忽。因此,女性應主動提出女性視角的意見,提出解方與建議,協助改善避難所環境。同時,也要抱持著共體時艱的態度,相互理解與合作,解決問題。
四、災害時女性應注意的疾病
深靜脈血栓(經濟艙症候群)
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因缺乏水分或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導致腿部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或是血液循環不良而引發的疾病。
根據熊本縣的調查報告,在熊本地震中因深靜脈血栓住院的患者中,有77%為女性。女性相較男性,會因為想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傾向於減少飲水量。此外,在新潟地震及熊本地震中,許多災民因害怕房屋倒塌而選擇在車內過夜,長時間在狹小空間中保持同一姿勢,這也被認為是導致深靜脈血栓的原因之一。
預防對策:
災時也應充分補充水分,不能刻意減少水分攝取;此外,也要避免長時間不動,適度活動身體、預防血栓症狀。
膀胱炎、尿道炎、陰道炎
膀胱炎、尿道炎與陰道炎等私密處疾病在災害時也特別容易發生。女性相較於男性,因為尿道較短、肛門、尿道與陰道開口彼此距離近,再加上災後往往無法洗澡、衛生條件變差,使得女性更容易感染這類疾病。若為了減少上廁所次數而刻意降低飲水量,導致排尿次數減少,尿道內的細菌就無法被尿液沖出,進而擴散至膀胱,引起感染。
常見症狀:
膀胱炎、尿道炎:發燒、頻尿、排尿疼痛
陰道炎:分泌物或氣味異常、疼痛、搔癢
預防對策:
與前述相同,災時也應充分補充水分,並利用護墊或拋棄式內褲來維持清潔與乾爽,預防感染。
五、避免遭受家內暴力或犯罪所需注意的事項
災害發生時,因壓力與焦慮感增加,家內暴力(DV, Domestic Violence)與各類犯罪事件的發生率往往上升。此處說的「暴力」不僅限於毆打、踢踹等身體上的暴力,以下行為也屬於家內暴力(DV):
– 心理上的攻擊:言語威脅、恐嚇、監視行為等
– 經濟上的壓迫:不提供生活費
– 性方面的強迫:非合意性行為
令人遺憾的是,避難生活中性犯罪也容易增加。 例如在東日本大地震等過去的災害中,東日本大震災女性支援網絡的調查報告,曾指認出以下案例:有男性鑽進被窩、哺乳時被凝視、上廁所時被跟蹤等。另外,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中,也發生了一起性犯罪事件:一名女性在車內避難時遭同車男子觸摸身體,那名男子因此被逮捕,成為石川縣災區內首位因性犯罪被捕的案例。
由於避難所內聚集了不特定多數人,即使混入可疑人物,也幾乎無法辨認,因此女性應採取以下自我防護措施:
服裝
避免穿著顏色鮮豔或太過引人注目的衣服,也不要穿凸顯身體曲線的服飾。選擇褲裝比裙子更安全且方便行動。此外,在避難所內晾曬女性內衣比較不方便,建議準備深色的四角褲型內褲或附罩杯的背心等。
讓他人不易察覺自己是女性
如果可能,讓他人不易判斷自己是女性也是一種保護方法,例如:將頭髮綁起來並塞進帽子裡或戴上口罩遮住臉部。 為了應對突發狀況,也應隨身攜帶警報器或哨子,睡覺時放在手邊備用。
保持團體行動
在避難所內若需要前往人煙稀少的區域,務必呼朋引伴,不要單獨行動。尤其是廁所,是容易發生性犯罪的地點。夜間上廁所時,請一定要結伴同行。
防止兒童捲入性犯罪
必須牢記,也有犯罪者是以兒童為目標。災害中的壓力有時會導致情緒發洩在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可能出現「怒吼」、「毆打」情況。另外,兒少性剝削與性別無關,男孩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對策:
1.給孩子穿褲裝,且顏色低調的服裝,減少被注意的機會。
2.避難期間不要讓孩子單獨行動,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3.男童如需上廁所,應由父親或信任的男性陪同;若由母親陪伴,則可在入口處等待並持續呼喚孩子,確保安全。
居家避難時的注意事項
需要防範的不僅是避難所內的犯罪,災區內的居家避難也時常發生入室竊盜或偷竊案件。例如2024能登半島地震中,有居民通報有人假扮自衛官在社區內遊走,對此,石川縣穴水町官方甚至在社群平台X上發出警告。也有犯罪者假扮維修人員或市政府職員,以檢查或協助為名要求住戶開門的情況發生。
對策:
1.災害期間即使在家避難,也要隨時上鎖門窗。
2.有訪客時,先透過對講機或門鈴確認身份後再開門。
3.女性晾曬衣物時,混合男性的衣物一起晾,能有效降低被窺視的風險。
發聲的重要性
在日本過去的災害經驗中,避難所的營運多半以男性為主體進行,因此女性往往難以提出關於生理或隱私方面的需求。
然而,隨著這些問題逐漸被重視,越來越多人提出「女性也應參與避難所的運營」的訴求。政府也已在防災計畫中加入相關方針,例如:培育女性領導者、重視男女需求的差異,並納入性別平等參與、多元族群(如身障者、高齡者、女性等)的照顧與考量。
儘管如此,現實狀況是,女性常需照顧孩子與年長者,因此較難參與社區核心的決策與管理工作。在避難生活中,女性所面臨的問題,若不主動發聲,運營方往往難以察覺。因此,請與身邊的女性們互相合作,勇於提出需求與建議,讓避難環境能更友善。
若遭遇或聽聞性犯罪、暴力、竊盜等事件,切勿視而不見,應立即向警察或相關支援機構通報。
總結
借鑑日本過去的防災經驗,女性在避難所中容易面臨的問題,包括隱私、生理、疾病以及家內暴力與性犯罪等,本文整理出了問題脈絡與對策。
目前日本正致力於推動防災領域的性別平等,實際上避難所的運營多由地方政府、市町村或民間團體負責,因此全社會應營造出女性能夠主動發聲的環境,讓女性彼此組成團體並積極參與避難所的管理與運作,逐步改善女性在避難所中的環境與待遇。
同時,女性在平常避難準備以及實際避難時,也應該採取各種保護自身安全的措施,保障避難期間的安心與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