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X LINE

檢查你的「防災避難包」|如何零負擔準備防災用品?

和平之風國際人道支援編輯部

台灣和日本都是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每當我們從新聞了解其他地方發生的災情,防患於未然準備了防災避難包,但隨著時間過去,也常常會忘記防災避難包的存在,更別說要整理裡面的防災用品和物資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詳細介紹防災必備的物品、這些物資的準備方式,以及日常檢查準備防災物品的方法。

防災用品的目的

%E9%81%BF%E9%9B%A3%E8%83%8C%E5%8C%85

許多通路都能夠取得防災避難背包,購買後檢查裡面的內容物是必要的

防災避難包目前已經可以透過網購等方式輕鬆獲得。不過有些人在購買了市售的防災避難包後,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所以就沒有檢查內容物,也沒有再補充其他必要的物品。要能夠順暢對應災時的各種狀況,單靠市售的防災避難包是不夠的,必需要依據不同的家庭狀況準備合適的「防災用品」

準備的第一步驟是確認防災用品的目的

防災避難包=防災用品?

「防災用品」是在災害發生時,讓我們可以迅速應對緊急狀況,並確保自身安全的重要物品。其中包括保護人身安全、維持基本生活的物資,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有機會使用的物品,例如水、食物、急救包、簡便廁所等,都是防災用品中必須得要儲備的重要項目。

說起防災用品,多數人首先會想到防災避難包,但是防災用品所涵蓋的範圍更廣。防災用品不僅包括災時必需要攜帶的物品,也包括一些日常就用得到的物品。

防災用品依照災害發生的階段可以分成以下三個等級:

零次準備(0次の備え):日常隨身攜帶或放在車內的物品
一次準備(1次の備え):避難時要從家中帶出的物品
二次準備(2次の備え):避難生活持續一陣子所需的物資

大部分防災避難包所涵蓋的物品屬於一次準備的等級。

%E7%89%A9%E8%B3%87%E6%BA%96%E5%82%99%E7%9A%84%E5%B1%A4%E7%B4%9A%E7%A4%BA%E6%84%8F

依照不同的狀況以及用途,可以有效分類防災物資,並且做適當的準備

本文將以這個分類架構,討論不同防災用品的用途與使用方式。平時準備避難物資時,也可以依照這個分類做適當的準備,以利順暢應對災害發生時的各種狀況。

如何準備防災用品

為了有效準備防災用品,首先要先具備以下認知:

1.釐清個人或家戶需求,明確化誰需要準備什麼,需要多少的量。
2.使用容易執行、高效率、負擔小的方式來準備防災物品。
3.高齡者家中的防災物品容易被忽略,需要由他人協助改善準備狀況。
4.防災用品需要定期檢查、更新,平時就要留意防災物品是否齊備或需要更換。

研究顯示,相較於獨居高齡者,與家人同住的高齡者較容易準備防災用品。透過親戚、朋友或社區自治會分享資訊,並且採用負擔較小的準備與檢查方式,可以有效縮小不同家庭之間的準備差異。

防災用品的選擇

所謂「防災用品」,會依據何時使用、用途為何、誰使用,而影響準備的內容與整理方式。如前所述,要分別準備0次、1次、2次三個層級的防災用品,並依情況靈活運用。

 

%E7%89%A9%E8%B3%87%E6%BA%96%E5%82%99%E7%9A%84%E5%B1%A4%E7%B4%9A%E7%A4%BA%E6%84%8F2

避難用品的三個層級彼此間可能會重疊,需要依照個人及家戶需求進行準備

優先準備真正需要的物品

一個背包可攜帶的容量有限,災害發生時,保護生命是最優先。攜帶過重或過多的物品,會造成行動不便,因此背包內應只裝必要且最少量的物品。

另外,如果將所有罐頭或即食食品都放進背包,還需考慮在避難所中是否只有自己能吃到。如果預計前往避難所,其實並不需要一口氣準備自己在避難期間所需的食物,在避難所中與他人分享食物反而可能減輕精神壓力,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方法。

%E9%81%BF%E9%9B%A3%E7%89%A9%E8%B3%87%E8%88%87%E6%BA%96%E5%82%99%E5%B1%A4%E7%B4%9A%E8%A1%A8%E6%A0%BC

常見的防災物品及其準備層級

根據災害類型與避難的階段,需要準備的物品也會有所不同。以「食物」這個類別來舉例的話,若在通勤途中發生災害,可以在包包中常備糖果、巧克力、蛋白棒等食物,以補充體力。若需要前往避難所,背包中放入乾糧或餅乾會比較方便。若在家避難期間遇到停電或瓦斯中斷的情況,準備卡式爐與鍋子,就能利用調理包、即食米或泡麵等食物渡過難關。

此外,雖然可以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燈光代替手電筒,但也必須攜帶行動電源,確保用電無虞。為了接收災害相關資訊,若準備收音機,建議同時備有備用電池或手搖式收音機,以防電力不足時仍能使用。

有備無患的防災用品

要能在突發災害發生時順利應對、安全避難,了解哪先物品有備無患十分重要。再次說明,防災用品可分為三類,平時隨身或放在車上的0級準備,避難時帶走的背包的1級準備,以及放在家中或倉庫的儲備品的2級準備

以下分別介紹被證實在災時相當有幫助的防災物品。

➤ 盥洗用品(0級或1級準備)

平時可放在包包中,或放進緊急避難背包裡。建議可以準備:

– 牙刷、牙膏、漱口水
– 毛巾
– 口罩
– 面紙、濕紙巾
– 體溫計
– 酒精消毒液、洗手液

若口腔清潔不足,容易引發感染,因此可在隨身包中放一組旅行用牙刷。口罩在避難所中非常實用,不但可防止感染,也能保暖。

➤ 烹飪與飲食用具(1級或2級準備)

除了乾糧或罐頭等緊急食物外,若準備以下用品會更便利:

– 卡式爐與瓦斯罐:電力或瓦斯中斷時可用於烹飪(別忘了備用瓦斯罐)
– 水桶或折疊式水壺:供水中斷時取水用
– 紙盤、紙杯、免洗筷、保鮮膜、塑膠袋
– 多功能刀、開罐器:可代替菜刀使用
– 打火機、火柴、報紙:可用於生火烹調或取暖

也可以將不用的塑膠容器留下來當餐具使用。若在盤子上鋪保鮮膜再用餐,可減少洗碗的麻煩,但要注意衛生。

➤ 服裝用品(1級或2級準備)

避難時需要的衣物包括:

– 安全帽、防災頭巾:保護頭部避免掉落物傷害
– 內衣褲、襪子、更換衣物:以輕便為主,寒冷季節也要有保暖衣物
– 雨具:建議準備上下分離式雨衣
– 髮圈:方便將頭髮紮起

避難時能攜帶的物品有限,但以上物品都是實用的裝備。

➤ 其他物品(2級準備)

當情況穩定、可從避難所返回住家時,在整理或修繕時有以下物品會很方便:

– 掃帚與畚箕
– 防水布(藍色帆布)
– 水桶
– 垃圾袋(可兼作雨衣或墊子)

此外,為了減輕孩子們的壓力,也可以準備撲克牌、摺紙等簡單的遊戲用品。若需長時間待在避難所,眼罩與耳塞能幫助對噪音敏感的人更好地休息。

防災用品應根據人的需求來準備

防災用品的用意就是要確保家戶成員的安全,對某些特定群體而言,更需要特別的考量。除了為整個家庭備齊儲備物資之外,也必須根據每個人的需求進行個別準備。

建議每個人都準備屬於自己的防災避難包,並定期檢查更新並且持續更新內容物。

➤ 高齡者

高齡者的防災準備中,下列物品尤其重要。對於獨居長者來說,周圍的人應提供適當協助。

– 常用藥品與醫療器材(如血壓計、糖尿病用胰島素等)
– 輔助器具:助行器、拐杖等
– 保險證明、個人身分證明、用藥手冊
– 介護食品或方便進食的餐具
– 助聽器、眼鏡等必需品

此外,應考慮長者在緊急時可能無法主動聯絡他人,建議在背包中放入家人或親戚的聯絡方式。特別對於獨居長者來說,準備一張小卡,寫上親戚的聯絡方式是必要的。

➤ 身心障礙者

需要依據個別需求準備身心障礙者所需要的物品。

– 所需的輔具(如輪椅、義肢等)
– 親友的緊急聯絡方式與應對流程
– 特殊醫療需求(必要的醫療器材、藥品、醫療資訊)

對於視聽障礙者而言,緊急時的溝通尤為重要,確保災害發生時,也能順利取得支援與資訊。例如:

– 為聽障者準備手語翻譯應用程式或聽力輔助裝置
– 為視障者準備帶有語音導覽功能的設備

➤ 孕產婦與嬰幼兒

對於孕產婦與嬰幼兒而言,防災準備尤為重要,以下物品不可或缺:

– 孕婦用品(托腹帶、孕婦枕等用品)
– 緊急時所需的產科相關資訊(母子健康手冊、醫療聯絡方式)
– 嬰兒奶粉與副食品(可直接食用、無需烹調者)
– 尿布與濕紙巾
– 嬰兒推車與睡具
– 寶寶熟悉的安撫物(玩具、毛毯、布偶等)

➤ 兒童

為了讓孩子能安全避難並安心度過災後生活,請準備以下物品:

– 換洗衣物與保暖衣物
– 玩具或學用品
若有慢性疾病,請準備常用藥品

在準備防災用品時,讓孩子一同參與準備過程,不僅能提升防災意識,也能培養其獨立能力。這種經驗對日後孩子成為學生或社會人士、開始獨居生活時也十分有幫助。

根據一項調查,20 多歲的年輕族群中,尚未準備防災用品的比例最高。主要原因是:「雖然知道需要,但還沒開始準備」(79.5%)。提高年輕世代的防災意識仍需更多努力,比較理想的狀況是鼓勵年輕族群與家人、朋友一起進行防災準備。

➤ 寵物

為了確保寵物的安全,也需要相應的防災準備:

– 飼料與飲用水(至少數日份)
– 牽繩與外出籠
– 排泄用品(尿墊、寵物廁所)
– 藥品與醫療用品
– 玩具與毛毯等安心物品

災害發生時,許多飼主會選擇與寵物一同避難,有些人甚至因擔心寵物在避難所中無法安置而選擇車中住宿。因此,提前設想與與寵物共度災害的方案十分關鍵。

Phase Free的概念與防災

在日本有個商品設計的概念是フェーズフリー(Phase Free,台譯:無期商品),指的是我們使用的商品,在「平時」與「緊急時」都能使用。換句話說,有些Phase Free的防災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便利使用,在災害發生時也能直接派上用場。

日常就選用Phase Free的商品,就能夠減少準備防災物品的負擔

日常就選用Phase Free的商品,就能夠減少準備防災物品的負擔

透過引入「Phase Free」的概念,可以減輕平時準備防災用品時的負擔,讓某些平常就能使用的物品,在緊急時同樣能發揮功能。舉例來說,市面上落實「Phase Free」概念的防災商品如下:

– 行動電源:包含大容量電池與可攜式電源,可在平時充手機,停電時也可以供電
– 蓄光LED燈泡:平時可以一般照明使用,關燈後仍能發出微光,停電時變成指示
– 附簡易馬桶的藝術作品:將簡易馬桶融入藝術品中,平時作為裝飾,緊急時可以使用
– 靠枕式睡袋:平時可當靠墊使用,災害時可作為睡袋或毛毯使用
– 防水袋(可當水桶使用):日常可防雨保護電腦與文件,災害時可作為取水用水桶
– 兼具手電筒功能的鞋拔:平時可當鞋拔與玄關照明使用,非常時可作為手電筒

選擇能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使用物品,就能將「平時」與「非常時」之間的落差降到最低。若能落實「Phase Free」的概念,就可以打造出更安全、更安心的生活方式。

防災用品常見問答 Q&A

最後,我們整理出了「防災用品」的常見問題與解答。可以根據以下內容,檢查與更新你的防災準備。

災害時有哪些食物會派上用場?

災害發生時,平時儲存的緊急糧食就判上用場了,這些備品應該要能夠長期保存。例如:

速食米飯(アルファ米):保存期限長達5年,重量輕、體積小,種類豐富,甚至有過敏應對版本。
消化餅乾(ビスコ缶):含有豐富乳酸菌,有助於預防便祕,熟悉的味道在災難中也能帶來心理安慰。
– 自己喜歡的即食食品、泡麵、罐頭等,照顧身心狀況。

防災用品要放在哪裡?

準備防災用品與儲備物資時,也要注意保管地點與方式建議將物資統一放在儲藏間或食品櫃中,並貼上有效期限的標籤,實踐「滾動式儲備(Rolling Stock)」,時時消耗時時儲備。

全家人都應該知道防災用品放在哪裡,以便緊急時能快速取用。
物資最好分散保管在幾個地方,避免將物資放在看不到或難以取出的地方。

車上應準備哪些防災用品?

建議車內可以常備以下物品:

緊急糧食與飲用水
手電筒
急救包
睡袋與毛毯
毛巾
行動電源/車用充電器

但要注意,不要塞太多物品以免影響車輛性能和佔用車內空間。此外,可隨身攜出的簡易防災包也很重要,萬一無法使用車輛時仍能應變。

夏天應該準備哪些防災用品?

夏季防災的關鍵是「防中暑與衛生管理」,需要降溫與防止細菌滋生的,建議可以準備:

冰涼貼布、冰袋、扇子或小風扇
防曬帽、輕便防水墊
濕紙巾與酒精消毒液

冬天災害時最容易缺什麼?

冬季防災的重點是保暖與防凍,建議準備:

厚外套、手套、毛毯
暖暖包、行動暖爐、便攜瓦斯爐
充足飲用水
可加熱的緊急糧食

防災包內應放多少現金?

由於災害時可能無法使用 ATM 或電子支付,建議準備5000元左右的現金,以零錢與小額紙鈔為主。 此外,應該將身分證明文件、健保卡或醫療資料影本放在一併放入防災包中,若這些證件或文件平時就有在使用,也應列在防災物資的零次準備之中,便於緊急時使用。

結語:預想災時狀況,準備適當的防災用品

準備並定期更新防災避難包等防災用品,是確保災時無虞的必要步驟。本文將防災用品分成了三個層級:零次準備(日常隨身攜帶或放在車內的物品),一次準備(避難時要從家中帶出的物品),以及二次準備(避難生活持續一陣子所需的物資),可以幫助讀者準備與管理各項防災物資。

平時準備防災物資時,要依照個人及家戶需求平衡「平時隨身攜帶物品」、「避難時可立即帶出的物資」與「家庭儲備品」,並隨時保持最新狀態。若購買市售的防災避難包,也需要確認內容物,補足所有可能派上用場的物品。另外針對高齡者、身心障礙者、孕產婦等特定族群,也需要根據個別需求準備專屬的防災用品。

透過定期檢查與妥善準備,才能在災害發生的關鍵時刻,做到迅速而冷靜的應對,確保災時無虞。

 

作者
和平之風國際人道支援編輯部
我們致力於傳遞有關國際支援和世界局勢的資訊,希望這能成為一個契機,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真正必要的支援。
分享

捐款與支持

支援需要幫助的人

和平之風為世界各地因地震,
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
以及戰爭和貧困等人爲要因面臨生命威脅,
無法繼續生計的人們提供支援。
此外也提供復興與發展支援。

  • HOME
  • 記事
  • 檢查你的「防災避難包」|如何零負擔準備防災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