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cebook X LINE

溺水事故的原因?學會保命之道、了解海洋、河川、湖泊與蓄水池的危險性

和平之風國際人道支援 編輯部

每年一到夏天,各地就會報導有人在海洋與河川等地方溺斃的事故新聞。在愉快的休閒時光中,突然失去摯愛之人的那種悲痛,想必是外人無法想像的。許多溺水事故雖然都能去預防,但為何事故還是層出不窮呢?

%E3%82%A8%E3%83%A9%E3%82%A6%E3%83%AB%E5%B7%9D本篇報導,將針對溺水事故的原因與預防對策,根據各種統計(日本資料)詳細說明。無論是在家中提前確認,還是在學校教導孩子們時,都歡迎善用本篇作為參考。

溺水事故實際情況 日本警察廳的統計

根據過去數年間的統計,我們先來看看溺水事故的發生情況與影響。從統計獲得的資訊,對於了解水域活動中的風險與事故原因非常重要。以下,將依據警察廳的統計,來帶大家了解溺水事故的發生情況。

根據警察廳生活安全局生活安全企劃課所發表的「令和5年(2023年)夏季溺水概況(令和5年9月13日)」,2023年夏季(7~8月)的溺水事故如下:

1、發生件數:453件(較2022年減少6件)

2、溺水人數:568人(較2022年減少70人)。當中死者與失蹤者為236人(較2022年增加8人)

關於中學生以下的事故,則為以下所示:

1、發生件數:49件(較2022年減少1件)

2、溺水人數:106人(較2022年減少14件)。當中死者與失蹤者為16人(較2022年增加7人)

在過去5年的夏季期間,溺水事故的發生情況幾乎持平。雖然發生件數與溺水人數都較前一年減少,但死者與失蹤者增加的這點仍值得關注。

接著,關於事故的特徵如下:

【依年齡層分類】

中學生以下的溺水者:106人(18.7%)

【依場所分類(全年齡層)】

1、海洋:314(55.3%)

2、河川:203人(35.7%)

【依行為分類(全年齡層)】

1、玩水:160人(28.2%)

2、捕魚、釣魚:78人(13.7%)

3、游泳:69人(12.1%)

【依死者、失蹤者的場所數據】

1、海洋:106人(較2022年減少7人)

2、河川:100人(較2022年增加12人)

溺水事故的半數以上都發生在海洋,儘管河川發生的溺水事故人數正在下降,但死者與失蹤者卻也正在增加。另外,在按行為分類中,捕魚、釣魚最多有47人(19.9%),後面依序為游泳39人(16.5%)、玩水(12.7%)。此外,還必須注意在浮潛、衝浪、划船等各種場所的休閒活動中也有發生死亡事故的情況。

【中學生以下的死者與失蹤者數據】

1、依場所分類:河川10人(62.5%)、海洋3人(18.8%)

2、依行為分類:游泳7人(43.8%)、水上遊戲(37.5%)

特別是孩童,相較於大人更需要注意河川中的事故。依行為分類中,由於有約8成是因為游泳,或是玩水而死亡的,因此「是否在河川進行了危險的遊戲方式」,以及「保護者是否在場」,這兩點是探究事故原因時的重要因素。

接下來,我們將聚焦於溺水事故發生的場所,並進一步詳細探討其原因。

【依場所分類】溺水事故的特徵與原因

海洋與河川、湖泊等,了解在各種場所可能會發生的風險,思考其對策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看起來沒問題,但實際上卻可能「深不見底」或「水流湍急」,讓人措手不及、完全無法應對,這正是溺水事故的可怕之處。

以下,將說明各場所的危險,以及針對溺水事故的特徵與原因進行詳細說明。為了不要在意外情況下失去生命,或讓他人喪命,務必要做好充分的確認。

【海洋溺水事故】離岸流的危險性

您是否有過在海岸邊嬉戲時,突然彷彿是被海水帶走的經驗呢?這就是被稱為「離岸流」的現象,離岸流被認為是引發事故的其中一個原因。

Frame 376 1536x758 1通常海浪會從海面朝向海岸推進,但被推上岸的浪潮會從較容易流動的地方再流回海中。這種從岸邊流向外海的強烈水流被稱為離岸流。離岸流的速度每秒可達2公尺以上,寬度甚至可達20至30公尺,即使是對自己游泳能力有信心的人,也很難逆流而上。

從岸上看,無法辨別離岸流的發生位置。由於難以準確掌握地點,即使提高警覺,也可能無法避開。即便使用浮圈或橡皮艇,也無法保證安全,仍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被離岸流帶走。

此外,海上水難事故也常發生於防波堤上遊玩或釣魚時。即使天氣晴朗,只要海況不穩,也可能突然出現巨浪。若穿著衣物跌入海中,身體會受到限制,難以游動,溺水風險會顯著提高。

每年夏季遊客前往海邊的人數眾多,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有可能被高潮捲走,或是被突如其來的浪花掀翻。即使是與家人或朋友開心共度的時光,也可能在瞬間因離岸流或大浪而發生意外,一旦如此,人往往難以保持冷靜,尤其是小孩更是如此。

海上的水難事故往往是因為難以預測的自然現象所導致,而這些現象又很難避免。再者,若低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可能成為事故的成因之一。在海邊活動時,必須時刻認識到自然的力量,並保持充分的警覺與注意,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河川溺水事故】即使是流速平穩的地方也很危險

在河川玩水、釣魚,或是在近郊露營等都很受到大眾歡迎。不過,每年似乎都會發生溺水事故,特別是在旅遊旺季期間,死亡事故也時有所聞。關於河川溺水事故,以下幾點原因常被人提起:%E4%BD%90%E8%B3%80%E3%83%81%E3%83%BC%E3%83%A00704 200704 10

1、天候與河川的關係

雖然降雨後,河川水量會增多、流速會變快,但這些不單是受到當日天氣的影響,前一天的天氣也與其有所關連。當整個流域降下的雨水匯集到河川時,可能會導致河水急劇上漲。由於大量的河水擁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因此一旦遭河水吞噬的話,其實我們很難光靠人類的力量去與其抗衡。

2、河川的水流與複雜性

河川有水流存在,一旦流速變快,或是身體所受水流衝擊的面積變大時,特別是小孩,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就被沖走。水流如果湍急的話,河水的力量也會增加,即使是在膝蓋以下淺水區,也是有可能會被沖走的。

當水流的速度達到2倍時,水流的力量將達到約4倍,因此務必得當心才行。雖然說是淺灘,但掉以輕心僅讓孩童一人在那裡玩的話,發生溺水的風險仍會很高,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沖走。

另外,我們也得考慮水流的複雜性。在水淺流速快的急流處,即使已提高警覺,但也可能會在看似流速較緩的深潭中玩耍時發生溺水事故。理由是因為,在看似水流緩慢的深潭,其河床往往會突然變深。即使是在腳踩得到底的地方玩耍,突然因踩不到底而陷入慌張,最後溺水的案例也是時有所聞。

河川的溺水事故原因,與天氣的變化以及河川的特性有關。為了防止事故發生,重要的是事前了解河川的特徵與恐怖之處,並且在水流相對平緩的地方,也不能大意。

【湖泊溺水事故】注意突然變深的地方

溺水事故不只發生在海洋與河川。在開頭的介紹中,根據警察廳的統計,於湖泊與沼澤地的死者、失蹤者人數為16人(佔全體的6.8%),是過去5年來最多的一年。

首先,先針對在日本滋賀縣的琵琶湖發生的溺水事故的原因進行解說。根據滋賀縣警方的網頁「地區安全」,顯示2023年中發生的溺水事故有19件。詳細如下所示:

1、發生件數:19件(較2022年增加5人)

2、死者:12人(較2022年增加4人)

3、失蹤者:0人(較2022年減少2人)

4、傷者:1人(較2022年減少1人)

5、成功獲救者:6人(減少49人)

關於「成功獲救者」的部分,由於統計中包含了令和4年因河川水位暴漲而受困、後來被救出的案件,因此出現了「減少49人」這樣的數值。

關於琵琶湖的溺水事故,外界舉出了以下幾點原因與應該要注意的點(參考NHK):

1、許多溺水事故集中在琵琶湖的西岸

2、許多事故發生在游泳場地的游泳區域之外的地方

3、琵琶湖東岸雖然平淺,但一靠近西岸就會突然變深

4、因長泳而導致疲勞累積,一旦發生個萬一將難以因應

根據網路資料,據信「只要離岸10公尺,水深就有可能達2公尺,在遊泳區域外約30公尺的海域,水深達10公尺左右」。

另外,滋賀縣警方認為,事故發生的時段也是原因之一。查閱過去5年發生事故的時段,顯示事故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這段時間,身體的疲勞提高了溺水的風險。琵琶湖的船舶事故頻傳,在2023年就發生了64件(較2022年增加16件),並導致3人死亡。滋賀縣警方制定了「滋賀縣琵琶湖等水上安全條例」,同時目前也正在強化事故防止對策。

深信「湖泊與大海不同較讓人安心」,可說是提高溺水事故風險的主要原因。在湖泊玩耍時,也要留意湖泊的地形,並嚴守安全規則,以上這幾點非常重要。

【蓄水池溺水事故】一旦跌下去就無法爬上來

蓄水池的溺水事故同樣也是層出不窮。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蓄水池的安全對策事例集」),每年約20件左右(平均約25人)的溺水事故,是發生在蓄水池,依年齡段區分的死亡者比例,70歲以上為44%、未滿20歲為10%。

蓄水池自古以來為農業提供灌溉用水,對產業發展貢獻良多,但隨著住宅區的擴張與蓄水池並存的情況增加,墜落事故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斜坡的角度與濕滑程度

多數蓄水池的斜坡是以25度左右的角度設計,對小孩來說特別容易滑倒。若不慎落水,即使試圖從斜坡爬上岸,也會因為腳打滑而難以爬起。一旦掉進蓄水池,想要重新上岸是非常困難的事。

想回到落水地點的本能

人類本能上會想回到自己掉下去的地方。落入蓄水池時也是如此。若能抓住漂浮物,或稍微移動視線找尋樓梯等出口,也許能自救成功。但若陷入恐慌,很可能會一直嘗試從原地爬上岸,結果反而更容易滑倒、難以逃生。

熟悉場所潛藏的危機

許多人會在平時看慣的蓄水池釣魚或玩水。根據農林水產省的調查,以「娛樂行為」(如釣魚、水邊遊玩等)造成的事故最多。人們容易因為熟悉而鬆懈,結果一個不注意就滑倒落水。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很可能來不及浮出水面,導致溺水喪命。

此外,許多蓄水池缺乏足夠的安全設施,這一點也常被外界所批評。實際上,已有受害者向池塘擁有者(管理人)提出損害賠償訴訟。

5招防止溺水事故發生

理解溺水事故的原因與背景,就算是熟悉的地方也認知到其危險性,這幾點十分重要。危機管理不只是在娛樂遊玩時做,也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執行,即使標示或安全設施不完善,也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以下將針對防止溺水事故發生所該採取的必要對策,以及守護性命的行動進行解說。

確認天候與遊玩場所

當要前往海洋、山林、河川等地方遊玩時,務必確認以下幾點。

1、此處是否是溺水事故發生的場所,或是禁止區域

2、掌握天氣除了去玩當天,也要看好前一天的天氣

3、檢查海域與河川構造物及其周邊的危險程度

4、事前告知孩子危險的地方,並敦促其注意

Screenshot 2024 06 06 at 11.56 1如果有以前的新聞,或是下載了溺水事故的應用程式的話,在去玩之前請確認一次。如果是在日本的話,公益財團法人河川財團的「全國溺水事故App」,以及國土交通省的「全國水災事故行動App」非常適合用來確認。

就算遊玩場所的天氣良好,前幾日的惡劣天候仍可能導致海象惡化、河川水位上升。此外,天氣突然變化也可能使水位迅速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切勿逞強或過度自信,冷靜的判斷才是關鍵。

穿著救生衣

即使再三小心,也是有可能被海浪吞噬、陷入深水區。這時能扮演救命要角的便是救生衣。透過穿著救生衣,臉能夠浮出水面並可以呼吸。「能夠呼吸道空氣」會使人產生安心感,可以避免身體施加過多的力量。身體漂浮並採取能夠放鬆的姿勢的話,就有可能獲救。

請選擇適合自己尺寸的救生衣,並正確穿戴。此外,為了避免在河底滑倒,選擇合適的鞋子也是一個重要的要點。關於這些資訊,也可以參考河川財團發行的「水邊安全手冊(2023年7月版)」

絕對不要讓小孩離開視線

在海洋與河川等地方遊玩時,大人的視線不從小孩身上離開乃是鐵則。由於小孩會做出難以預測的行為,因此必須得時常注意。特別是在河川玩耍的話,建議大人要待在比小孩還要更靠近下流的一側。就算有個萬一,如果小孩跌倒被沖走的話,大人待在下流就有辦法救到小孩。另外,大人在準備與進行收拾作業的期間,發生兒童溺水事故的案例並不會變少。大人必須時常注意小孩的行動,在一旁好好守候。

考慮時間段

為了防止溺水事故,建議一邊留意時間段一邊遊玩。根據河川財團的資料,河川等溺水事故,大約有半數是發生在夏季期間(7~8月),發生的時間段多在午後。特別是14時~15時左右得特別注意。關於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研判可能與炎熱、疲勞、午餐後昏昏欲睡、飲酒等因素有關。小孩可能會向家長抱怨「我還想要玩」,但是為了防止事故發生,請家長考慮提前結束遊玩活動等。

切勿飲酒

請絕對不要在水邊一邊嬉戲,一邊飲酒。根據海上保安廳「海洋的事故防止對策」,據信當人黃湯下肚,事故的死亡率就會增至約2倍。

另外,身體在海洋曝曬許多紫外線後,會出汗變得容易出現脫水症狀。如果再加上飲酒的話,血液酒精濃度上升人將變得容易酒醉,處理危險的能力將下降。日本LIFESAVING SITE協會的統計顯示,在溺水事故中,飲酒案例高達全體的3成。為了享受安全的水邊時間,請避免飲酒。

萬一溺水的話…

為了保護生命,事先了解萬一發生意外時的正確應對方式非常重要。以下將介紹遇到水難事故時的應對方法。

所謂的求救手勢,指的是不發出「求救聲」,用單手左右大幅度擺動的動作。特別是在有救生員的海灘,如果發生溺水事故的話,事前記住求救手勢將較容易判斷,從而及早進行救援。另外,與家人、朋友去玩的時候,建議可以事前共享該手勢。

如果沒有救生​​衣或游泳圈而溺水,用一隻手揮動會很困難,因此,一旦感覺到危險,立即發出信號非常重要。

救助溺水者

首先,請絕對不要自己去救人,否則很有可能會變成二次事故。當發現有人溺水時,建議優先採取以下介紹的形對

「漂浮著、等待救援!」

可以透過呼喊「漂浮著等救援」或做出手勢,讓對方放鬆身體、呈現仰漂的姿勢。透過仰漂可以呼吸,並等待救援的到來。為了以防萬一,請事先確認自己是否能夠做到仰漂。在海邊或河川中進行仰漂有時會很困難,但在游泳池等地方練習放鬆身體、漂浮的動作是很有幫助的。

迅速通報給119

如果發現溺水者的話,迅速通報給119並請求協助。在救護車抵達前的這段時間,日本全國平均約10.3分(2023年的現況/消防廳)。如果能保持漂浮10分鐘的話,獲救的機率將提升。當請求救助時,請冷靜地傳達以下內容:

1、溺水事故的事情

2、溺水事故發生的地方

3、溺水人數

4、通報者的姓名與電話號碼

如果身旁有人在的話,請迅速請求協助,關鍵是不要讓溺水者從視線中消失。即使心情焦慮,在這種情況下,重點在於能不能冷靜地應對。

投擲能浮在水上的東西或器具

在拯救溺水者時,為了確保浮力,投擲能浮在水上的東西會器具將起到效果。除了救生圈或衝浪板、浮板等器具之外,也能夠利用寶特瓶。使用寶特瓶時,裝入少少量的水與沙並關緊瓶蓋,會比較容易投擲。丟出去之後不需要拉,只要順著水流讓它漂到岸邊即可。

在從事休閒活動時,準備好能確保浮力的器材,以及學會正確的急救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避免對水域或大自然過於自信,採取正確的行動吧。

另外,以上所提的內容,不僅適用於海邊、河川、湖泊,也有許多可應用於水塘等場所發生的溺水事故中。在發生事故時要保持冷靜雖然不容易,但事先了解這些知識,將有助於守護寶貴的生命。

總結:理解潛藏在自然的危機防範未然

雖然溺水事故持續減少,但死者與失蹤者的人數卻在攀升。大海、河川、湖泊、蓄水池等,雖然事故在各種不同的場所發生,但透過穿救生衣與正確的知識,將能夠去降低溺水風險。

特別是在考慮到孩子們的安全時,事前具備安全知識與相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請在家庭中參考這篇文章,了解大自然的危險性,並創造機會思考如何採取保護生命的行動。

作者
和平之風國際人道支援 編輯部
我們致力於傳遞有關國際支援和世界局勢的資訊,希望這能成為一個契機,讓我們一起思考如何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真正必要的支援。
分享

捐款與支持

支援需要幫助的人

和平之風為世界各地因地震,
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害,
以及戰爭和貧困等人爲要因面臨生命威脅,
無法繼續生計的人們提供支援。
此外也提供復興與發展支援。

  • HOME
  • 記事
  • 溺水事故的原因?學會保命之道、了解海洋、河川、湖泊與蓄水池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