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一起學習兒童防災】萬一發生大地震!9月1日「防災之日」、平時簡單幾步驟保命防災免擔憂

日本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地震。萬一發生大地震,你會怎麼辦呢?這篇文章將從地震的成因,到家庭可以做的準備,以及地震發生時的行動與事後需要注意的事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為大家解說,幫助大家在地震時能安全避難。讓我們和家人一起來學習防災吧!
為何會發生地震
首先,為何會發生地震呢?我們先來一起了解地震的機制吧!
地震,是被稱為地下「板塊」的「岩盤」產生了動作。板塊則像是覆蓋地球表面的巨大岩板的東西,它們緩慢的移動,在交界處碰撞或互相擠壓、隱沒。當累積的能量瞬間釋放時,地面就會劇烈搖晃。這就是地震。
也就是說,在板塊互相碰撞的地方,地震比較容易發生。據說地球上大約有15個板塊,而在日本周圍就有4個板塊交會。因此,日本是全世界地震最頻繁的國家之一,竟然約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大地震發生在日本周邊。
地震大概會搖晃多久呢?
表示地震大小的為「芮氏規模」與「震度」。
日本新聞等媒體,常以「震度」來表示地震的大小。震度1~2,屬於非常輕微的搖晃,有些人甚至不會察覺,只會覺得「好像晃了一下?」,不過震度3以上的話,則多數的人都能感覺得到搖晃。
4~5以上的話,東西將會掉落,或是出現家具傾倒等,得採取保護身體安全的動作,當達到震度6以上的時,則有可能會出現把房子搖塌的巨大晃動。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的「令和6年能登半島地震」,就記錄到了最大震度7級(芮氏規模7.6)的超大地震。
關於震度,想進一步了解強度與損害程度參考指標的人,歡迎查詢日本氣象廳網站的「その震度 どんなゆれ?」
地震大約何時會發生?

地震的發生日期:2014/01/01 ~ 2024/12/31 地震次數的統計:按年份統計的次數 參考:氣象廳|震度データベース検索
雖然難以去預測地震何時會發生,但是在日本,如果將小型搖晃(震度1)包含在內的話,幾乎每天都有發生地震。端看2024年的記錄,被觀測到震度1以上的地震,竟然就高達3676次。自2025年開始,結至7月的這段期間,則發生了3327次的地震。
假如萬一真的發生大地震的話,我們該怎麼做呢?為了守護生命,重要的是「從平時做好準備」。讓我們從「保護自己安全」的意識開始做起。
【準備篇】學習防災、做好準備
我們一起來看看地震發生前,全家可以一起做的準備吧
1、了解住家地區的特徵
先了解自己家裡或學校周邊是否有海嘯等危險。可以透過「災害風險地圖入口網站」或各市町村提供的災害風險地圖,和家人一起確認避難場所與安全路線。
2、確認家中安全
家中的安全對策,乃是防止受傷與守護生命的重要準備。全家一起試著來確認以下這幾點吧!
- 固定家具(書架、衣櫃、冰箱等)
- 家具擺放位置(避免將可能倒下的物品放在通道或床邊)
- 玻璃防護措施(改用強化玻璃/貼防碎玻璃膜)
- 重物的擺放位置(避免放在高處的架子上)
- 耐震性檢查(與家人確認房屋的屋齡或是否進行耐震診斷)
不只是自己的房間,也與家人一起檢查家中吧。
3、準備好自己的防災商品
萬一得離家避難時,這時候必備的就是防災背包了。防災背包中,要先準備好防災商品,以及即使離家2~3天也能提供生活的日常用品。
【放入防災背包中的範例物品】
- 個人資料卡(記有家人聯絡方式等)
- 飲用水/保存食品(也可準備一些零食)
- 防身警報器(或哨子)
- 手電筒
- 毛巾與換洗衣物
- 雨具
- 口罩、牙刷、濕紙巾等
- 簡易廁所
- 塑膠袋
- 工作手套
- 安全帽或帽子
- 零錢
- 能讓人安心或可遊玩的物品(玩偶、撲克牌等)
防災背包的重點是,確保重量在「能背著逃跑」的範圍內。配合家中人數與任務來決定內容物,此外食物與工具的放置地點也要先確認才行。另外,實際測試防災背包是否放在能快速取得的地方,以及地震發生時能否迅速移動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4、和家人一起討論「防災計畫」
我們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地震。當真的發生時,為了不要慌張,建議可以製作「自家的防災計畫」。有以下4個要點:
- 避難場所:確認附近的廣場或避難所,以及萬一無法前往時的備用地點。
- 集合地點與順序:若家人分散時,先討論好大家要前往的地點。
- 通行路線:確認避開危險區域的安全路線。
- 聯絡方式:練習使用災害用留言電話(日本171)、手機或社群軟體的聯絡方法。
例如,可以和家人訂定防災計畫確認日,實際看地圖模擬演練,也是非常重要的。
【行動篇】地震發生時該怎麼做?
緊急地震速報響起時不論是接到速報,還是地面開始晃動時,都要毫不猶豫地採取安全行動。首要任務是「保護自己的安全」。
在家中時
躲到桌子或餐桌下,保護頭部。若附近沒有桌子,可用靠墊或包包遮住頭部,遠離窗戶和家具。採取「西瓜蟲姿勢」,縮小身體面積,直到晃動停止都不要移動,這非常重要。
在戶外時
遠離建築物、電線桿、招牌、自動販賣機、磚牆等可能倒塌或掉落的物體。注意腳下與可能掉落的物品,晃動停止後再冷靜避難。
在學校時
若老師不在身邊,要自行採取安全行動。教室內躲到桌子下,體育館或校庭則低身保護頭部。
注意海嘯
地震後,靠近海邊或河邊存在海嘯危險。由於海嘯高度可能超出想像,晃動停止後應立即前往高地或避難場所。
【確認與互助篇】地震後怎麼做?
地震發生時,先保護自身安全,不要亂動,晃動停止後再前往安全地點避難。
地震後需注意事項
- 確認火源(關閉瓦斯)
- 遠離倒塌的建築或破裂道路
- 通知家人或朋友自己平安
- 在避難所遵守規則
- 愛護使用物品
- 透過收音機或手機取得正確資訊
首先重視「自助」(自己保護自己安全),確保安全後,再進行「共助」(與周圍的人互相幫助)。平時參加防災演練,關鍵時刻能自然地互助。
總結
地震無法預測,但有準備就能保護生命、減少損害。與家人、朋友討論「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做?」逐步增加自己能做的事。每個人的行動,都是守護自己和周圍人生命的重要力量。
